文章概覽
傳統面試或者新鮮人的面試經常發生固定橋段與制式問題,常見的自我介紹1分鐘、為什麼公司要聘用你。有時候這些問題可以很直觀地表現出你的個人特質,讓面試官瞭解你的性格與特色,因此歷久不衰。不過,你是否也在面試的時候曾經遇到這些問題:
例1:請介紹你在上一份工作達成哪些成果?
例2:你在學校社團的經驗學到什麼?
例3:請簡單介紹一下你在某一份工作的工作狀況。
這類開放式問題,如何架構答案對於取得面試官青睞非常關鍵,原因在於透過你對問題答案的架構或者解題的模式,面試官可藉此瞭解你的邏輯是否嚴謹,或者思考方式是否符合公司需求。而透過BAR法則,這是一個簡單的敘事技巧,掌握了描述故事的一種基本形式,可以讓你輕鬆應對需要說明工作成果與表現優異與否的問題!
❒如何使用BAR法則的架構?
BAR法則可以將問題的答案、將你要說明的故事分為:背景(Background)、行動(Action)、結果(Result)三個部分,展現一件事情在你do something之前的狀態,以及你付出的過程、之後的成果,展現出來。
用簡單的架構俐落地呈現你的成績,是BAR法則的要點之一。
SuperJullian會建議大家使用1:1:1比例或是1:2:1比例做為基礎來使用,BAR法則的核心在於你的Action改變了什麼,因此Background描述太多會顯得故事很冗長,而Result講述太多會顯得沒做什麼事卻得到太多結果的不切實際。
讓我們分三個部分來看一下他們各別有什麼敘事訣竅:
▶背景(Background)的敘事訣竅
背景,即是要說明在你行動之前,這個故事的輪廓以及初始狀態。
請將與事件有關的人事時地物,在這個部分淺顯易懂的描述,可以採用形容詞+名詞、明確數字的描述方式,例如:我大學參加的社團是紡織社,成員一共有15位,我這屆新生共有6位,社團氣氛較為冷清,除了社課之外沒有太多的互動。
我們假設是一位想要進入「HR招募相關職缺」的新鮮人描述大學社團經驗。
透過描述明確的人數背景,以及冷清的社團狀態,可以跟後面成果Result的部分做一個明顯的對比,讓面試官知道前後狀態因為你的Action產生了什麼變化。
▶行動(Action)的敘事訣竅
在Action部分要強調的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
1.你採取什麼行動?
2.你為什麼採取這個行動(你怎麼想的)?
3.你在行動中遇到什麼阻力?
4.你如何解決阻力?
以前述的例子我們繼續來探討看看,想要進入「HR招募相關職缺」的新鮮人對於在大學時期協助人員招募的經驗描述,我們可以這樣說明:
根據我觀察學校同學在DCARD網站對於影片類的回應踴躍,因此在我接任社長後,我提出大家拍影片並且在網路上曝光的策略,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紡織社;雖然有些成員比較害羞不願意拍片,我和他們溝通以背影的方式出場,因為我希望大家參與能夠提升凝聚力,而不是因為這項計畫而造成有些人沒辦法融入。
▶成果(Result)的敘事訣竅
成果Result的部分則要對應到前面背景的描述,出現了那些變與不變。
如果前面提到數字部分,那麼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常見的像是人數的增減、業績的成長、成本的降低都是表現你的行動來成果的重要描述。要小心的是這些變化一定要和你的成果有所關連,至少時間點一定要出現在你的行動發生之後。
而變好的成果很重要,但變壞的部分以及不變的狀態如何呈現,則是在挑戰高難度職位時要具備的敘事能力。以前面的例子為樣本,最後成功招募到25人是之前幾屆的2倍人數,這樣的成果絕對值得展現。但也可以提出:社團在課程的安排上或者聯繫上,經過規劃和安排並沒有造成負擔;或者是:成員的紡織能力參差不齊,是變壞的新問題,學到應該設門檻而不僅僅依照人數為導向的教訓等等
如果還沒有很擅長運用BAR法則來描述,那可以先學習將好的成果表現出來就好,免得弄巧成拙,聚焦太多缺失而掩蓋掉了最核心的成果展現。

❒BAR法則的優點與缺點
使用BAR法則,可以輕鬆地上手大多數的面試問題,優點在於可以非常簡潔地表現出你的過去經驗或者工作成果,同時,簡單的架構呈現也有助於和面試官建立連結,讓面試官能夠針對你的回答追加問題與深入了解。
但在面對極短時間限制和複雜多面向經驗時,BAR法則可能就不是那麼適用。Jullian作為新鮮人在面試的時候,曾經遇到過外商公司希望我總結自己的大學時期表現,這樣的問題包含了社團、學業、課外經驗等等,必須全方位的敘述,並解調整不同經驗要用不同的價值觀與角度切入,才可以將我所經歷的內容最優勢地呈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適合單純地使用BAR法則將背景一概而論,也難以用一個動作來表達不同方面的思考模式和實際作為,如果硬是套入BAR法則,呈現出來的效果絕對會大打折扣。
❒什麼場合或問題適合運用BAR法則?
在文章的第一段所提到的面試開放式問題,非常適合用BAR法則來做回答;除此之外如果今天你是面試官的角色,也可以用BAR法則來梳理應試者的問題,然後針對他所缺少的部分進行提問或是尋求補充描述。經常遇到應試者非常熱情地描述他所採取的行動(Action)以及富麗堂皇的成果(Result),但是沒有充分背景狀態(Background)是什麼情況,給面試官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而在履歷的部分,特別是Resume以及CV,由於篇幅太短,並且聚焦的重點是在背景與成果的改變而不適合描述你所採取的行動及原因(除非具有相當的技術實力展現)。
熟練BAR法則,即使你平時不善於談吐,按照既有的架構都可以硬對許多面試的問題與學習具有邏輯性的表達方式,非常適合面試經驗不足的新鮮人用來做面試題的模擬和練習!
■ 關於職場/商業文章或經驗分享的商業合作請參考:
https://superjullian.com/%e5%95%86%e6%a5%ad%e5%90%88%e4%bd%9c/
■ 歡迎跟我建立Linkedin,隨時跟我討論你的職場問題!
https://www.linkedin.com/in/shareyou12/
Last Updated on 2021 年 11 月 27 日 by Jullian